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阴阳五行”,其概念在当下是具有最为普遍性的哲学概念。因此,“阴阳五行”的哲理概念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
阴阳五行反映的是宇宙本体的生命机制。正因为,宇宙本体(宇宙世界“第一推动者”)存在阴阳五行的生命机制,宇宙本体才能生化万物。或者说,“阴阳五行”是自然价值取向行为规律在事物内与外之间具体行为规律在哲学范畴的表达。
这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范畴无论哪个领域的学科研究是无法抽象出一个最高、最为普遍性的概念来解释宇宙本体的生命机制(第一哲学命题),亦即,无法回答“道之本之一”生化“道之体之多”的生命机制。
中国古哲人所建立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在解释宇宙世界“第一推动者”的生命机制之学说。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中国古哲人说:阴阳五行的机制,是宇宙万物生命之本原,是宇宙万物生化演变之机制,是推动宇宙万物生化之父母,是宇宙万物生长、毁灭之根本,是宇宙精神世界之来源,这不可不知。
“阴阳五行”的哲理学说,充分地反映出中国古哲人的真知灼见和极高的智慧。
正因为“阴阳五行”是宇宙本体的生命机制,因此“阴阳五行”的生命机制就具有普遍性。那么,针对人体生命机制而言,“阴阳五行”生命机制是中医学核心的哲理思想,是中国古哲人医家解释宇宙精气生化物质机制与人体精气生理病理机制辩证统一的学说;也就是“宇宙生命机制与人体生命机制”辩证统一,或者说,是道之性之中的“精、气、神”与人之性之中的“精、气、神”相统一的哲理生命学说。
“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相统一是“智慧”的思维;而仅仅“科学思维”是“智能”的思维。
《老子》第一章,就已经在告诫我们,要领悟“形而上”之“无”之妙处,要体察“形而下”之“有”之现象。而且,要能认识、把握“无”与“有”互为共制相通的认识方法之“玄”,这就是,你在看世界,解释世界的认识之门。
注:老子的“有”与“无”是具有最为普遍性的哲学概念的一对共同存在的名词,不是科学范畴里的“有”和“无”是一对反义词的概念。在无限无体的“万物之本之一”中,“有”反映的是无限无体(无质量)的阴阳双方之精,“无”反映的是阴阳双方之间之“气”之“势”;在有限有体的“万物之体之多”中,“有”反映的是宇宙物质世界,“无”反映的是宇宙精神世界。“有”是“无”的本体,“无”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不存在“无”与“有”,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伪命题,或截然地相互孤立、对立、反义的科学概念的“无”和“有”。老子曰:有无相生。
中国哲学所给出的哲理概念范畴是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因此这些概念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如:阴阳、精气、精神、有无、性、道、德、仁、中庸等。
简单说,哲学是研究事物普遍行为规律的学说,哲学所给出的哲理概念、定义一定要有普遍性、抽象性。中国哲学就是依据自然价值取向行为规律,用一个绝对的“性”来解释世界的统一“性”的哲理学说。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及学说。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客观存在终极性、普遍性(道之性)与普遍行为规律(道之生),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目的”与“自然的行为和目的”相统一(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及学说。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