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电视剧太狗血,这个小说太狗血,在这些话中,“狗血”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容词,可是狗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狗血”二字的来源,我查到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源于民间的驱魔习俗,自古以来,一直有黑狗血可以驱魔辟邪的说法。凡是小说戏曲,到了驱魔的经典桥段,就必定会说到道士开坛做法洒黑狗血。以至于后来一些做坑蒙拐骗行当的伪道士,出场就是先洒上一碗血,也不管是不是黑狗血,或者根本不是狗血……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港台影视业鼎盛时期,香港电视剧经常拍摄灵异类捉鬼题材的作品。其中反复出现的桥段就是中邪后要洒狗血驱邪。由于香港捉鬼题材影视剧的流行,使得狗血的效用得到反复地、大量地、不厌其烦地宣传,最终已经成为了广大观众眼中居家旅行、驱邪避凶、必备良品。后用来调侃影视剧里一成不变、没有新意的剧情。
后来就常用“狗血”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
第二种说法中,狗血有一个由来词:shit。然后在国人使用中逐渐演变成了够shit!再在使用中因为谐音演变成了狗血。
然而不过不管是哪种来源,狗血的含义还是一致的。
“狗血”一般用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放到小说和电视剧中,说的明白一点,就是被不断翻拍模仿的剧情,被众多观众烂熟于心却又不断出现的剧情,是看过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局的剧情。到了现今,则通常称“过度的、特意的”煽情表演和剧情为“狗血”。
比如说:听到噩耗,手中的碗、茶杯一定会掉到地上碎掉。
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
临死前的话一定交待不完。不敲门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
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电视剧中至少洗一次澡。
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被看到。
好人躲进府中,任坏人怎么搜一般都搜不到。
一般坏蛋头子第一次都死不透,总要垂死挣扎一下,非要再被砍一刀再死。
女主角的英雄死了,女主角落下一滴晶莹的泪水,英雄原地复活等等。
“狗血”这个词还被引入了许多领域,包括音乐,包括文化创作等等。比如李白的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汪曾祺就说他有点“洒狗血”,原因是说李白“有时底气不足,就只好洒狗血,装疯”——其实应该是“装豪放”,这跟一些人拿不知以为知地“玩深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台湾流行乐人说所谓的“洒狗血”,指的是创作与演唱太过煽情,而唱腔又过于刻意地表现某种外在情绪的直接表现,没有收放讲究。 比如苏永康便被陈珊妮骂作是“洒狗血”。
总之,“狗血”二字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电视里各种烂俗剧情轮番上演,生活中抓马情节时时发生。
对于狗血剧,许多人批判,许多人沉迷;爱看的疯狂上头,受不了的也会疯狂吐槽。无论你本身对这种剧情持何种观点,电视剧的点击率却总是在这种吐槽声中节节升高,因而电视剧也越发愿意去“洒狗血”了,毕竟只要节奏足够快,情节足够爽,就能让人上头,并为它而沉迷。即使观众抱着吐槽的心态追剧,只要质量过关,随着剧集发展也会口碑逆转,其原因并不是剧集有了质的飞跃,而追着追着就接受了里面的设定,不再关心故事逻辑。
对于狗血生活,我们也只能平淡接受,毕竟没办法反抗,就只能接受了。